新聞詳情
2017-2018學年市級公開周高中部語文組公開課報道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18-04-17 12:36 聚焦核心素養(yǎng),深化對話教學 究語文核心之美 通師生對話之橋 福州第八中學高中部語文組 為增進校際教研交流,提升教師業(yè)務素質,優(yōu)化智慧課堂教學,2018年4月9日,我校高中部語文組在校公開周期間舉辦了主題為“聚焦核心素養(yǎng),深化對話教學”的校際教學活動,充分展示了我?!耙惑w三重”的教學模式。我組青年教師李淑影老師、王攀老師、張豫林老師、林蒨老師承擔了本次的公開授課活動,校外專家蔡勤老師(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員、福建省語文學會理事會理事成員)、林育老師(福州市政府教育督導、福州第二中學副校長、福建省語文學會理事會理事成員)和林維武老師(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組組長、福建省語文學會成員)受邀參與了本次教學活動,并與本組語文教師展開了深入研討。福州格致中學、福州高級中學、福州第四十中學等其他兄弟學校領導、老師和本校的領導、老師共110多人次參加了聽課和評課活動,并對四節(jié)語文公開課給予了盛贊。 本次語文組教學公開周活動緊緊圍繞“核心素養(yǎng)、對話教學、一體三重、智慧課堂”這一主題展開。四位開課老師認真?zhèn)湔n,根據學生的學情、認知水平和發(fā)展要求,緊密聯(lián)系高考趨勢,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凸顯了學科的特點,使得公開教學亮點頻現。在課堂教學中,開課教師注重通過多種課堂對話形式,實現情感交流,努力營造有趣、有效、和諧的課堂氛圍,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給予評價和鼓勵,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位專家老師在課后給予了精彩點評,讓在場的老師獲益匪淺。蔡勤老師評點了王攀老師和張豫林老師的課。她認為王攀老師的課堂導入設計注重激趣,課堂理念切合高考趨勢,緊握高考脈搏,抓住了考試重點和難點,展示了八中語文組的教研成果,例題和作業(yè)設計好,針對性強;張豫林老師的小說閱讀教學的課題選得很好,充分體現了八中語文組在教研方面對于高考能力要求的前瞻性和緊跟課程標準要求和考試大綱的同步性,同時教師主導性強,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學習,能夠更好的激發(fā)生生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林維武老師評點了林蒨老師和李淑影老師的課。他肯定了林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緊扣“重導”這一方向,不僅課堂對話形式多樣,同時注重細節(jié),充分落實了公開周的主題;李淑影老師的課題體現了八中語文組對于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與落實,高一學生學習《邏輯與語文學習》有一定難度,但是李老師很好處理了三組關系:老師教授與學生理解、能力與考試、課上與課下,有效實現了教學目標。 林育老師從福建省目前教學的短板及新的考試大綱、全國卷命題趨勢等角度,分享了最新的教研成果,他提出,高考由原先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yōu)橄蚝诵乃仞B(yǎng)(綜合能力)立意,這要求學生將非碎片化的知識運用到復雜的情境中,而不再是預設性、套版性的答題。四位老師的內容設置都很好地體現了當下及未來考試的能力需求,如王攀老師的“防套版答題”、林蒨老師的“挖掘作文材料”、李淑影老師的“邏輯思維養(yǎng)成”、張豫林老師的“小說閱讀路徑”,這些內容將教學和考試融為一體,內容充實,富有實效。 本次語文組教學公開周活動獲得了圓滿成功,充分展現開課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展示了福州第八中學的教學特色,在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一個開放系統(tǒng)的同時,也構建了教師交流及教研的廣闊平臺。 《邏輯與語文學習》開課人 李淑影 教學內容及反思 《邏輯與語文學習》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四“梳理探究”部分第一課,推理為本課的難點。學習一些邏輯知識,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另外,在高考中有很多題目都與邏輯密切相關,所以,在語文學習中學一點邏輯知識很有必要在。 本課亮點有三個方面,首先,課內外相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思辨能力。本課采用課前梳理——課上總結提升——課后探究的思路展開,不僅擴大了學習的容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其次,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實踐。第三,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智慧課堂”。 本課教學基本完成了預訂的目標,實現了預期的設想,教學效果良好。但是對學生學情預估還不夠準確,教學內容偏多,導致課堂節(jié)奏前松后緊,收束有些倉促,如果把課時設計成兩課時應該會更好。 《詩歌鑒賞之概括和分析思想情感》 開課人 王攀 教學設計及反思: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備“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素養(yǎng),強調對學生鑒賞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這節(jié)課精準把握高考方向及學生目前存在的短板,以概括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為切入點,通過對省質檢學生詩歌鑒賞的做答和失分原因的探究,幫助學生感知套板反應的局限性和無效性,引導學生在高三復習的最后階段慎用套板,回歸文本,精準答題。 課堂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以歌曲《卷珠簾》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回顧舊知;講評省質檢詩歌,探究如何跳出套板,精準答題;課堂訓練,強化知識點的掌握。環(huán)節(jié)清晰流暢,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充分挖掘材料,準確提煉觀點》 ——議論文寫作指導 開課人:林蒨 教學內容及反思 啟發(fā)學生反思:議論文寫作初級階段的主要困難,圍繞“提出觀點”的兩個主要困難:1.總論點:在構思總論點時,往往難以準確把握題目的核心,抓不住重點,容易偏題。2.分論點:在寫作的過程中,難以通過發(fā)散思維來擬定分論點,進行多角度論證。 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材料”為抓手,準確提煉總論點:例題示范講解,通過分析段落中句子間的關系,找到關鍵句,準確提煉材料的核心觀點,確定總論點。充分挖掘分論點:通過反例分析,啟發(fā)學生要多角度論證,在無法進行多角度構思時,回到材料,對其進行充分挖掘,圈劃關鍵詞句,提煉分論點。類比轉化分論點:通過分析關鍵詞的本質特征,找到可以與之進行類比的人類生活或社會問題,由此及彼擬定分論點。指導步驟明確為:確定核心觀點——提煉關鍵詞句——類比聯(lián)想轉化。同時注重學生的能力遷移方面,期末考作文題進行再思考,并最終擬定作文提綱。本堂課整體來看,活動過程體現了“一體三重”的“重導”,活動設計體現了對話教學的理念,但追問的力度還可以加大。 《煉金術士》開課人:張豫林 教學內容和反思: 《語文選修·外國小說欣賞》教科書所選擇的小說篇目十分經典,第三單元的《煉金術士》選文,許多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反映情節(jié)不好理解,主題也難以解索。針對此種學情,我對本課進行了教學設計,意圖通過我們已經熟悉的“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來探究小說的主題。本課的實際操作性質較強,重點在于與學生共同溫習思維方法之后,由不同角度進入作品,探究《煉金術士》選文的主題。本節(jié)課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課堂中討論氣氛熱烈,學生們十分積極主動地交流、碰撞,同伴之間對話的效果良好。分享環(huán)節(jié)所提供的見解具有高度的系統(tǒng)性、概括性。在教學設計階段,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實現獨立自主、個性化的文本解讀,以期在課堂上不同思想交流、碰撞,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思考,拓寬思維,同時明了文學作品內涵的豐富性,服務于今后的個性化閱讀。但是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沒有能夠很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各自的生活閱歷、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思想,自由探索文本。學生們最終在課堂上形成的見解,很大程度上是趨同的。這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持續(xù)地加強落實教學目標和課堂引導的能力。 |